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信息 >> 正文

人社部举行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多个与就业、技能培训相关的热词被提起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5-05


第一季度我国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近日召开的2023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3月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

下一步,人社部将在技能人才工作方面启动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推进“技能中国行动”,召开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和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推进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遴选培训基地。加强和改进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印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评价办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工作规程。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遴选确定重点示范团项目和专家服务基地。

人社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热词

在人社部召开的2023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就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提问,本报梳理了其中的热词和回应。

热词一:数字技术工程师

问:人才短缺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社部门正在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请介绍一下项目相关规划和发展情况。

答: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效显著,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关键都在人才。

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的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新职业培训教程为基础,分职业、分方向、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探索建立数字技术工程师认证制度,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

目前,这个项目初步搭建起了项目框架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监管宣传,规范项目实施,提出了继续教育学时认定、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与职称衔接认定、领取职业培训补贴等相关支持政策。

二是《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新增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发布了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等数字技术类新职业13个,并且制定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我们也出版了10个职业的初级培训教程35本,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挥社会机构的主体作用,遴选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目录,纳入各地职业技能培训“两目录一系统”进行全过程监管,坚持公平公正和质量第一,实行考培分离,开发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管理系统,为人才培训和评价搭建了平台。

四是推广天津、重庆等地的培训经验,指导各地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属于创新性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紧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握数字技术工程师成长规律,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开发新职业培训教程,实施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通过培训项目的推进,吸引更多青年学习数字技术,从事数字职业,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创新型数字技术工程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努力闯出一条数字技术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

热词二:新八级工制度

问:新八级工制度实施已经一年了,请问成效如何

答:“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一年来,各地相继制定出台了配套的措施办法,广东、江苏、安徽、河南、重庆、云南等近20个省份组织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同时,中国船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兵器工业、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和徐工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022年全年,全国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过1100万人次,较2021年增加幅度比较大,超过80%,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近500人。

总体上看,“新八级工”制度实施对于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工资待遇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技能工作,有利于促进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工作,加大指导推动力度,加强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人才评价服务,惠及更多的劳动者。

热词三: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问:在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人社部还有哪些举措?

答:2022年,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终身培训制度,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聚焦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设计职业培训政策措施,推动职业培训提质增效。

一是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者、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和制造业、康养等重点领域,大规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培训,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200万人次。

二是启动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发挥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能力。

三是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打造集培训、评价、竞赛、交流以及工匠精神传播等为一体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训载体。

四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度,推动学徒培养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培训规模和质量有效提升。

五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建设规范管理,优化管理服务,促进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要求,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一体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政策措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热词四:“三支一扶”

问:今年的“三支一扶”计划如何安排?

答:近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2023年“三支一扶”计划,共选派3.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计划实施继续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倾斜,在中央财政补助名额上,中西部地区将占到83.5%。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扎实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

一是拓展服务岗位。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围绕基层实际发展需求,积极拓展农技推广、水利建设、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基层急需紧缺岗位,不断优化人员招募结构。

二是强化培养使用。进一步健全“三支一扶”人员培养培训体系,实施好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计划,大力提升支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完善导师结对帮带等培养制度,立足岗位强化实践锻炼。

三是健全服务保障。落实好工作生活补贴、社会保险、期满服务等支持政策,加强对“三支一扶”人员的关心关爱,积极为“三支一扶”人员干事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扎根基层、青春报国的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热词五:青年就业

问: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加大。请问,在促进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打算?

答:人社部启动实施了“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聚焦岗位拓展、服务优化、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出了10项具体行动,千方百计促进他们就业创业。

一是实施就业政策落实行动。聚焦中小微企业,提供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等政策支持,实施补贴政策“直补快办”,激励市场主体更多吸纳就业。

二是实施公共部门稳岗扩岗行动。协同有关部门,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招聘)规模,适当增加基层服务项目招聘人数,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

三是实施创业服务支持行动。开展多元化创业指导和交流活动,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创业毕业生提供政策代办、跟踪扶持、咨询服务等一站式服务,支持创业创新。

四是实施“职引未来”系列招聘行动。开展百日千万、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服务活动,重点组织线下招聘,做到月月有招聘、周周有专场,保持市场热度。

五是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行动。组织人社厅局长进校园,重点选取百所就业任务重的高校,定向送岗位、送资源、送政策、送服务。

六是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离校前,向毕业生发出公开信,提早公布服务渠道。离校后,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针对性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培训或见习机会。

七是实施青年专项技能提升行动。开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职业培训,拓展学徒培训等培训模式,确保有培训意愿的毕业生都能得到培训机会。

八是实施就业见习质量提升行动。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重点开发一批科研类、技能类、管理类岗位,推出一批示范性岗位,帮助毕业生提升实践经验。

九是实施就业困难结对帮扶行动。聚焦脱贫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对离校未就业的开展结对帮扶。

十是实施就业权益护航行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坚决打击各类就业侵权行为。同时,开展劳动保障普法宣传,发布求职陷阱提示,增强毕业生法律意识。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宣传引导,推出一批“实干奋斗、青春圆梦”青年就业典型,讲好毕业生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励志故事,弘扬奋斗精神。总之,我们将竭尽全力创造积极条件,助力毕业生到各领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信息来源:人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