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厦门成功进入全国五个试点建设“创新发展高地”城市的行列,迎来了提质培优、跨越发展新契机。值此厦门职业教育进入新阶段之际,我们共同追忆百年前陈嘉庚先生创办职业教育的筚路蓝缕历程,总结当前厦门中职的办学情况,触发对未来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极具现实意义。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职教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积极弘扬嘉庚精神,传承嘉庚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围绕 “创一流名校、建温馨家园”的目标,坚持质量立校、实践科学发展,办出了特色,为厦门中职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以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的探索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弘扬嘉庚精神 夯实职教基础”。
一、厦门中职教育源远流长
嘉庚先生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 1920年,在集美学校增设水产科、商科,继而发展到众多门类而独立设校的职业教育。水产科、商科等的创设不仅是嘉庚先生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也是他为解决“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问题的探索。根据史料,当年水产科招收的是高小7、8年级的学生,第一届招生5人,学制四年,按照目前学制分类,介于中职和高职之间。当时的教学强调理实一体、工学交替,有比较完善的实训设备和管理制度,从现在的观点和评价标准看,仍然是合乎规范且做得很扎实的。厦门的职业教育在嘉庚先生一路关怀、创建、指导下,从起步时就走上正轨,应该说是“根正苗红”。
概括而言,嘉庚先生的职教办学思想,大体上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理念上,提倡“诚毅”校训,培养“养成德性裨益社会”人才,强调“有坚强之精神,而后有伟大之事业”。即: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德智体“三育”并重;
在体系上,正如集美学校的校歌中唱到的:“师中实小共提倡”,提倡构建普职融通、学制贯通的各种类型教育,即:从集美幼儿园到厦门大学的完善的教育(职教)体系。
在特色方面,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嘉庚先生认为:“我国商业之不振,推原其故,地非不大也,物非不博也,人非不敏也,资本非不雄且厚也。所独缺乏者,商人不知商业原理与常识耳。”他花巨资聘请最优秀教师、购买实训设备,使厦门大学成为“南方之强”。
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在《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中指出:“陈嘉庚的教育事业,蕴含着明确而深邃的教育思想”,嘉庚先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即使从现在的角度看,仍然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传承历史,形成特色
目前厦门市有11所中职校,有5所是省级示范校,6所是国家级示范校。在2020年首届福建职教高考中,不到全省考生数百分之十的厦门考生拿了19个专业中的11个状元,获得了54.5%的本科指标。
除了会考试,厦门的中职生动手能力也很强。去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上,集美工业学校和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携手进入前三强。在今年福建省技能大赛中,前十名里有三所是厦门的中职校。厦门的中职校践行并发扬了嘉庚先生的职教思想,在多个方面不断传承创新:
推行班主任职级制,铸就了“最优化”育人队伍 嘉庚先生说,办学要“慎选校长、严选良师、礼聘名师、任人唯贤”。在慎选校长方面,厦门教育走在福建省前列,率先实行了“校长职级制”,构建了“慎选校长、任人唯贤”的长效机制,例如:校长的职级必须经过个人申请、单位公示、专家评估、竞争竞聘等程序,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副职任职经历,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先取得校长合格证书才能升任校长。
在“严选良师、礼聘名师”层面,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率先在全国并推出班主任职级制,铸就了最优化的育人队伍。从见习、初级、中级、高级、专家级直至导师级(教授级)班主任,制定了不同职级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表,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档次。职级制不仅仅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依据,更作为全体教师自我提升、业务发展的重要依据,使得班主任工作成为老师们向往和羡慕的工作岗位
推行校园酒店式管理模式,构建“最职业”育人环境
嘉庚先生说“懒惰是立身之贼、勤奋是建业之基” ,他强调“教育非仅读书识字,而尤以养成德性裨益社会……凡作社会公益,应由近及远,不必好高骛远”,大力提倡公民意识训练。
近年来,厦门中职学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强化“职业无贵贱、劳动最光荣”深入人心并付诸实施。
例如,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以学校高星级酒店管理专业为基础,拓展了酒店式管理实训并纳入学校必修课程,计3学分,使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得到最真实的体验。
通过在校园实行酒店式管理,校内卫生自己做,让同学们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不仅传承了嘉庚先生强调的“公民意识”,也较好的解决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学校教育落地难的痛点,让“职业无贵贱”、“尊重与被尊重”的理念得到最朴实、最真切的诠释。
深入开展礼仪教育,提升“最优雅”学生素质
1894年,嘉庚先生和太太一起出资2千元,在家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这也是陈嘉庚捐资兴学最早的开端,那年他才20岁。何谓“惕斋”?当年,陈嘉庚为学塾拟就了二副对联:一联曰:“春发其华秋结其实,行先乎孝艺裕乎文。”另一联是嵌字联,曰:“惕厉其躬谦冲其度,斋庄有敬宽裕有容。”。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传承嘉庚精神,提出“学艺先学做人”的口号。每天,学校都会开展全校性的学生礼仪早训;每年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校园礼仪之星、形象大使的比赛,以普及礼仪文化,扎实开展礼仪教育,做知书达理、端庄优雅的工商旅游学校人。
在金砖会晤期间,69位同学进入核心区,优质的志愿服务赢得了国内外宾客的好评;去年的金鸡奖落户厦门后,学校的青年志愿者登上星光熠熠的颁奖舞台,与各位大明星同台也毫不怯场,这就是日常礼仪教育最直观的成果。
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以信心,引导快乐学习
陈嘉庚提出,学校教育必须以德智体“三育并重”为宗旨,强调对学生学习操行运动优秀者给予奖励。他反对学生“如机械一样”地“读死书”,一再强调,学校教育“不但教其识字而已,其他如知识、思想、能力、品格、实验、体育、园艺、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均须注重,与正课相辅并行。”
一直以来,厦门的职业教育遵循嘉庚先生教诲,强调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企业、学以致用;强调教学过程要适合学生,做到项目引领、快乐学习;强调教学方式要理实一体、知行合一。
以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为例,通过举办“技能节”开发学生的心智,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找到掌握知识乐趣,在活动中找到自信,活动成为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好方法,福建省最美教师刘钦涛老师携手学生 “共同成长案例”入围教育部职成司2019年经典案例。
以现代学徒制为契机,实施“校企融合”精准培养
嘉庚先生强调“服务实业”“能致实用”的职业教育思想,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出路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高技能型人才。他在《南侨回忆录》中提到:“水产学校开办后……念恐毕业生乏出路,特向法国捞鱼轮船一艘,使其出海捞鱼。”以集美航海教育为例,自创办之初,校方就高度重视实践环节,为学生海上实习创造各种条件,专门购买了一艘载重31吨的实习船,定名为“集美一号”。
学生实习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包括课内实习、假期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对各种实习,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规则,学生不论在本校渔轮或渔航公司的船上,参加生产劳动,都能获得严格指导、精准培养。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7所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学校并顺利通过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验收,特色亮点在于探索出“三双两段制”培养新方案,即通过成立夏商、金龙、公交、兰馨美容等现代学徒制班,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联合培养、精准培养、良性互动,落实了师傅和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身份、双重投入、双重培养的“三双”目标,落实校企联合、轮流培养“两段”方式,达到了“六共”目标,即共商、共建、共管、共育、共享、共赢。
三、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当前,中职面临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中职学位不足发展后劲受限。对照职业教育法规定的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厦门中等职业教育学位未来三年累计缺口较大。二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偏见,技术技能新人才发展渠道窄、整体待遇偏低。三是厦门市中等职业教育自身仍存在不足,例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专业、教材、课程与生活脱节,“双师型”教师紧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等等。
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宏伟蓝图,我们应当做实当下,科学谋划好“十四五”规划,全方位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超越。
在弘扬嘉庚精神、建设职教高地,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下,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和美誉度、促进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中职或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发力:
一是呼应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看,明确为谁培养人:以新时代职业教育新政策为导向,探索构建厦门特色的、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是呼应厦门市产业升级要求,明确培养什么人:与时俱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销对路、敬业奉献、有后劲的新时代特区建设者。
三是呼应社会和学生的要求,明确怎样培养人:综合施策 “三教改革”人人出彩,打通普职融通、中高融通的通道,构建学生成长“立交桥”,把“人人出彩”的选择权交还给家长和学生。
作者: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庄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