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风采 >> 正文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

作者:zebian2    [发表时间]:2020-10-19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

李珊

一位教育行业的资深媒体人曾经感慨:家长和学生在择校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这所学校的校长到底如何,因为校长才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践行的是校长的理念,校长的魄力决定一所学校的走向,校长的为人决定学校能否走得更远。

相比于集美工业学校在国内中职界的巨大影响力,这所学校的校长陶顺生却非常低调。

对合并前就进校工作的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教职工而言,校长陶顺生是为集美工业学校成立而“空降”来的“新人”。但是在职业教育战线,陶顺生可是个有着38年工作经验的“老兵”了。更难得的是,他办学治校的经历非常丰富,先后在公办、民办、公助民办等不同体制机制的职业院校当过校长。在民办校的时候,要愁生源、愁经费,这强烈地激发了陶顺生的“市场意识”;到了公办校,虽然不用“找米下锅”了,可是如何在各种体制内的束缚下突破以及做好两所老牌中职的合并工作让他这个“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陶顺生不仅带领全校师生完成两校合并,还取得了“1+1>2”的效果,学校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技能大赛奖牌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二,近三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六次夺得一等奖、三次获全国第一……

校长向后退,教师朝前走

每年,集美工业学校评优评先的时候都会做个表格,把每个人近年来获得的荣誉填进去,作为评先评优时的参考。几乎每个人名下都有大大小小的荣誉,只有校长陶顺生那栏是空白。十几年前,他就给自己立过一个规矩:不参加任何的评优评先,甚至放弃了正高职称的评聘。因为他觉得,在荣誉和职称面前,如果校长对自己严苛一些,向后退一步,教师们就有更大的动力向前走。

五年前,如果问陶顺生有什么兴趣爱好,“冬泳、全马……”他能列出好几项。五年后,他的“全马”变成“半马”再到“零马”,别说“冬泳”了,这两年连水都没下过,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学校。有人形容说:“鸡还没有叫校长就来学校,鬼叫了还没回去。”

学校大事他自然要抓:两校合并初期,为了让两边的干部尽快互相熟悉,陶顺生组织了一次异地学习,要求原来分属两校的干部各来一半,住宿时两人一个来自轻校,一个来自化校;学校还专门制定规则禁止使用“你们轻校”“你们化校”这样的语言。经过半个月的朝夕相处,两边的骨干关系果然亲近了很多。

一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要管:嘉庚楼一楼有个面向学生开放的书吧,里面的每一本书都是陶顺生亲手挑选的;为了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校长亲自分管总务,把食堂办得“牢牢抓住大家的胃”;每个新年,学校大门口的春联也是陶顺生自己拟的。小小春联里,浓缩着学校这一年的大事喜事和来年的憧憬。

2017年,他写的是“大圣鸣金 两强合一 承前启后传薪火;雄鸡唱晓 南北同心 继往开来书新篇”。

2018年是“喜今朝双龙聚首 争金夺银 气势如虹书壮志;期明日两强融合 登高望远 敢立潮头唱大风”。

2019年是“喜继往开来 师生同心传捷报 几经风雨几经浪;看腾蛟起凤 干群携手奏凯歌 一路繁花一路春”。

2020年则是“百年华诞 百载浩歌 传承嘉庚百年薪火;十万学子 十万栋梁 谱写名校世纪华章”。

今年学校的百年华诞,他又在嘉庚大楼上拟了一副长对联:“历百载大道传薪 树人以德 育人以真 正今日桃芳李艳 喜奏弦歌期奋发;跨两纪弦歌未辍 匠心致远 笃行致新 待他年俊采星驰 欣看鹏翼直腾飞”。

最具校友情结的校长

2017年开始,陶顺生就开始筹划并推出“百年校庆·百名优秀校友探访活动”,所有的校领导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带着校友们当年的班主任上门去拜访并把他们的人生经历、奋斗历程写成故事集结成书《匠心百年 桃李芬芳》。陶顺生自己带头走访了广西、广东、四川、江苏、福建等地的校友五十多位。

陶顺生在这套书的序言中写道:“校友,正是一所学校的价值所在、品牌所在、荣耀所在。”“怀抱天下的家国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诚信坚毅的美好品格——一代又一代的嘉庚学子,正是从这里汲取了丰厚的养料和不绝的动力,生生不息,奉献社会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

一说起校友,陶顺生滔滔不绝。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在不少地区只有尖子生才能读中专。那时候的中专没有专门的课本,用的都是大学课本。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水平都不低,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我们回访的时候,有百分之八十的校友回忆说最难忘的是当年的老师和食堂的大馒头。”

“有位校友叫桑明华,1988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造纸工艺专业。他在学校的时候对维修电器特别感兴趣,为了鼓励和保护他的爱好,当时的校长特批他去图书馆借书可以不受数量限制。后来,他把兴趣变成了事业,2018年桑明华带领团队成功地承担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的通信保障任务。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他办公室里放满了他从世界各地搜集的各种版本、各种语言的《高等数学》。”

“还有一位校友,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1986年就读原福建化工学校化工工艺专业。其实他从学校毕业后,一边创业,一边深造,先后取得过清华、厦大等名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学历。但在三棵树博物馆里,只记录了洪杰在原来化校的中专学历,因为对他而言,那是事业的‘最初动力’,这份情感是无法取代的。”

不少校友还用校训“诚毅勤美”四个字,命名自己的企业,甚至给孩子取名。

在采访中,陶顺生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学校四川宜宾校友会负责人、大型国企宜宾纸业党委副书记周小川来电询问四川校友为母校校庆准备的礼物统一寄到哪里。

陶顺生得意地说,他的手机通讯录里,存了上千位校友的电话。

接好嘉庚职教接力棒

1928年,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改行校长制,黄绶铭成为集美商业学校首任校长。他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八舅,也是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八叔公。黄绶铭做校长时,每天早晨,别人还没起床,他已经巡查学校一遍;晚上别人入眠后,他还要再巡查一次校园,患病时也是如此。他曾说:“嘉庚先生兄弟斥产办集美学校,我无钱,只有一条生命捐给学校。”在他的主持下,当时的商业学校是全集美学校中的模范。1930年6月1日下午,黄绶铭因积劳成疾在集美病逝,年仅35岁。

到集美工业学校任职的四年多,陶顺生几乎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要“全力以赴”,因为这个校长之职,不是简单地能用级别来衡量的,这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传承嘉庚精神的学校的校长。

这支接力棒,跨越时空,传续近百年后交到了他的手中。

上任时,陶顺生曾在一次教工大会上承诺:一定要把合并后的集美工业学校这辆“越野车”开出匝道,驶上高速公路,风驰电掣地一路向前。

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不是风风光光、热闹一场的形式;而是通过回望过去,总结传续百年的嘉庚精神,为下一个百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启,为把学校建成工科类福建最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职业教育品牌学校,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身心健康、技能精湛、素质良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谋篇布局。

后记:

在功利主义者眼中,“理想主义者”是“鸡蛋碰石头”的代名词。

可是,陶顺生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那种要不断超越、全情投入的执着,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无论是20岁大学毕业时,他主动申请去陕甘宁支边一呆就是15年;还是四年前,放弃更好更平稳的去处选择跳进两校合并的“大坑”。

这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职业教育的实干者。啃下合并中“五子一情”(牌子、位子、票子、面子、房子和校本情结)的硬骨头,实现了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的“磨合、整合、融合、提升”四部曲。

法国思想家蒙田写道:“我意识到我的生命十分短暂,所以我愿加重生命的分量以延伸生命,我愿以争朝夕的速度阻止生命飞速流逝,以利用生命的力度弥补生命的来去匆匆。把握生活的时间愈加苦短,我愈有必要使生活更深沉、更充实。”

38年来,陶顺生始终不忘“做一个让学生念念不忘的老师”的初心,无论是当一名普通教师直接教书育人,还是作为校长服务更多的师生成长。他,无怨无悔,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