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争取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办学规模扩大至25000人
——厦门技师学院庆祝建校60周年活动圆满举行
(本报讯)10月28日,厦门技师学院庆祝建校60周年活动圆满举行。一批在不同阶段参与学院建设的离退休老同志被请到现场接受鲜花。
在厦门技师学院新落成的校史馆里,今年80岁的退休老教师尤晋国在校园沙盘模型前驻足良久。1961年厦门市技工学校成立后,他就与这所技能人才的成长摇篮结下了不解之缘。看着承载着集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技师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为一体的新校园,尤老师回忆说:“原来的校舍都是租的,非常简陋,实训设备和专业老师也很少,招收的都是小学毕业生。”60年后,学校变大了、变美了、变强了,但是不变的始终是办学的初心。尤老师认为,“无论过了多久,科技多进步,那些尖端的设计都需要技术工人把它转化为现实,优秀的技工永远都缺不了的。”
活动现场,充满朝气的同学们以一首《大国工匠》的校庆献词对前辈们的殷殷期待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我要成为大国工匠/国之重器将遍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众人合: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
厦门技师学院创办于1961年9月,前身为厦门市技工学校和厦门市机械技工学校。1997年两校合并,成立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2003年,厦门市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并入。2007年10月学院由万寿校区整体搬迁至翔安校区,2008年厦门技师学院设立,同时保留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的牌子。
60年来,厦门技师学院始终坚定“建成全国一流技能人才成长摇篮”的目标,坚持“技能成才、技能兴邦”的时代使命,已经发展成为福建省综合办学实力最强且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全日制综合性技工院校。
站在一甲子、一轮回的新起点,厦门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家雄与参与活动的线上线下来宾、师生们共同描绘了学院未来的发展蓝图。
一是提升办学层次,积极争取将厦门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将厦门技师学院打造成长学制贯通式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工科特点鲜明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二是建设金砖基地,主动融入国家金砖战略,在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框架下,锚定金砖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建设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不断拓展办学国际视野,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三是扩大办学规模,按照16000人办学目标规模的要求,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逐步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力争在2035年实现16000人办学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紧临型子母校区,建设更加贴近工业园区的技师学院分院,将办学目标规模扩大至25000人〔中职(中级工)8000人,高职(高级工)15000人,本科(预备技师)2000人〕。
四是建立三大课程体系,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示范引领全国职业教育。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技能为本”,建立健全以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思政课为核心的素质素养课程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以传承知识、传播文化为目标的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五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联盟为支撑平台,坚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本理念,全面实现教育教学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重点推进认知、跟岗和顶岗实习,继续推动全员学徒制工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学徒制。
六是提高社会培训能力,按照终身职业教育的要求,不断拓展培训鉴定工种,增强培训鉴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将厦门技师学院打造成省域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社会培训中心。年社会培训量始终保持在在校生人数的2倍左右。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的揭牌仪式。
厦门技师学院陈巧薇、 本报李珊
配图:校庆献词《大国工匠》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