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风采 >> 正文

一万份爱汇成的抗疫担当

作者:shixisheng    [发表时间]:2021-10-09

一万份爱汇成的抗疫担当

2021年9月4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厦门城院”)大二、大三的学生返校报到开始新学年的学习。

2021年9月11日,满怀憧憬与期待的近三千名新生来到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南路1263号厦门城院报到,准备开启大学生活。

2021年9月12日,厦门市发现一例福建莆田来厦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此时,厦门城院有师生员工及第三方人员总计上万人的安危和工作学习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管控和保障。

这其中,包括住在校内的学生、住在校外古楼公寓的学生、因疫情等原因暂缓入校的学生和正在企业实习的学生……

短短十天内,厦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达194例。疫情离大家如此之近,形势变化如此之复杂,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来临。

在这场严峻的大考中,城院人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场景:

场景一:教室里面打地铺

流动性较强的安保、保洁等第三方服务人员无疑是防疫管理的重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家校往返可能产生的风险,进一步阻断病毒传播,按照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部署,后勤管理处和保卫处动员食堂、超市、物业、安保及维保人员入住学校,共计251名后勤保障人员克服各种困难住在校内。但由于学校的床位有限,部分第三方人员只能暂时安置在教室居住。要么几张桌子一拼,要么直接打地铺,家里的老老小小都顾不上了。

场景二:195厘米高的大男生睡170厘米的床

9月22日晚,42名来自国际职业教育学院和数媒学院的男生开始了一场特别的搬家。为了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腾挪出足够的隔离宿舍,他们要离开城院入住在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教学校”)学生宿舍。那里的宿舍没有配套的盥洗室,没有食堂,也没有可以尽情奔跑的大操场,而最不习惯的是,床铺长度只有170厘米。来自数媒学院的一位同学身高195,只能把两张床拼起来然后才能勉强睡在对角线上。床不够长,身高185厘米的商英19A班杨宇堃同学干脆每晚把脚伸出床睡。

是什么让他们放弃小家、离开舒适的环境和小伙伴,自觉自愿服从号召?是什么让上万名城院人在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中令行禁止,同进同退?

是等待、是陪伴、是支撑、是相信,是严格,是厦门城院的大爱教育根植于心,在疫情考验下迸发出的光芒!

疫情发生后,厦门城院认真贯彻福建省、厦门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厦门市教育局有关要求,在学校疫情工作指挥部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工作专班,由蒋先立书记、唐宁校长担任指挥长,下设10个工作组,抽调精干人员,24小时运转,根据疫情动态变化,实时分析研判,实时应对处置,全校上下众志成城、千方百计,持续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疏漏和马虎。近八千人住在校内,既要严防死守,又要保证线上教学的进度,还要尽可能地做好他们的餐饮、快递、身心健康等服务保障工作。

于是,严字当头的前提下,厦门城院用“爱”给所有师生员工上了一堂抗疫思政课。

爱的等待

疫情来得突然,几十名莆田籍的新生暂时不能来厦报到。为了让他们不掉队,学校及时寄去了课本,让他们加入了班级群,与在校的同学一起开始上网课。此外,每个院系还单独组建了莆田籍学生的专门微信群,辅导员和老师随时响应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关注当地的疫情动向。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专门设计了一份《未报到新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查表》,及时了解他们能否使用线上教学的软件、能否适应线上教学的开展、有没有改进意见。

?

爱的陪伴

疫情期间,唐宁校长除了每天满满的工作外,还多了一项额外的任务,就是每天准时的微信“早安问候”。学校为因疫情防控而需要隔离或者暂时搬离学校的同学们组建了不同的专门工作群,校领导下沉到每个群里,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不仅每天送上问候和祝福,陪伴他们非常时期的每一天,还细心地为每个群起了令他们倍感温馨和鼓舞的群名:“电子系解密群”——这个群里是电子系密接和次密接同学,这个群名寓意着期待他们早日解除隔离回归校园;“特殊使命群”——这个群里是为了腾出隔离宿舍而搬去特教学校的同学群,这个群名无疑让他们觉得光荣而自豪;还有一个“隔离不隔爱群”——这个群里是住在校内隔离宿舍的同学,这个群名带去了老师们满满的关怀与爱意。

42名同学搬去特教学校的夜晚,校领导特别登车慰问并表示:“衷心感谢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你们为学校防疫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不会忘记并等待同学们的归来!”

?

爱的支撑

疫情期间,学校取消了堂食,但是在第一时间就为所有在校生免费配备了高品质的爱心餐盒,避免了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中秋节到来之际,同学们不能回家甚至不能外出聚餐,但是每个人都收到了城院定制的专属月饼。那两天,城院学子的朋友圈满满都是“太幸福啦,离家很远但是心中很暖”“有管控,更有温情”的表白。

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和方便,学校想得很细。以往,同学们的快递需要到校外的菜鸟驿站领取。疫情期间,厦门城院北校区北门出现了一个零接触的菜鸟驿站临时快递中转存放点。同学们只需要线上购物下单时准确填写校内配送地址,注明南苑北苑楼栋号和宿舍号,快递员就会把快件集中放置到临时快递中转存放点,与学校安保人员一起仔仔细细、里里外外的为快递消毒后按照楼栋号分装起来,再由校内学生快递员帮大家配送至宿舍区各楼栋,做到了接收快递零接触。

对于住校的第三方服务人员,学校紧急购买了床垫、凉席,增设了热水器等生活设施并发放了生活补贴。

?

爱的相信

疫情到来时,城院教师化身志愿者,汇入厦门抗疫的队伍中。数媒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陈泽平主动报名参加参加“机场旅客分流专班”疫情防控工作并记录下了自己的抗疫经历:

“因为时间紧急,我没来得及和家里人仔细商量,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免除我的后顾之忧,我爱人把仅有的几天年假都用上了,还向单位请了无薪假。

期间恰逢女儿12周岁生日,这是她小学毕业后进入中学的第一个生日,我曾答应陪她好好过这个生日的,女儿也非常期待。在我到机场旅客分流专班工作后,每次和家里通电话,女儿总问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只能遗憾地告诉女儿,不知道啊……挂断电话前,女儿总是不忘交代说,爸爸你早点回来喔。女儿生日这天,我在值班间隙匆匆发了个朋友圈,记录下给女儿的祝福:‘转眼已是金钗之年,这个生日没办法陪你度过了。好好努力,迎接新的生活,生日快乐,一切安好!’”

校团委副书记李克强讲述青年人抗疫故事的《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课程后,在群里问同学们:“你们能为抗疫做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说:“听从政府和学校安排,在学校里面待着就是做贡献。”“戴口罩,不出门。”“听党指挥!”

在采访多位同学和第三方服务人员时,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相信!“?

学校发布志愿者招募令后的短短几小时内,一共有1317名在校学生报名。一支由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退役复学学生、学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迅速地组建了起来,从引导检测、录入信息、测量体温、维持秩序到搬运防疫物资、举牌提醒、帮忙送餐……抗疫一线,这些零零后与老师们并肩作战。

志愿者学前19A班的朱彬琰同学参与了学校多轮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工作。他的抗疫日记这样写道:

“有同学问我们,辛苦吗?辛苦。那,为什么要坚持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相同的答案——’责任感与使命感’。因为我们是预备党员、是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干部,也是一名想要为厦门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一份贡献的大学生,更是一名中国人!所以我们能够改掉周末赖床习惯,六点起床做准备;也能够放弃平时的娱乐,在现场配合协调,沟通工作任务一整天……

? ?在这样连续好几轮的核酸检测中,我们切切实实地被很多人和事所感动。

? ?每一次的核酸检测,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老师,都会早早的来到现场,沟通工作任务,慰问同学,对我们志愿者进行表扬和鼓励,大家心里都暖暖的,更加安心。

? ?青年突击队招募的志愿者们,顶着三十多度的闷热天气,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衣,带着医用手套,戴着帽子、面罩、鞋套,还有标配的N95口罩,在岗位上坚守四个小时。而’汗如雨下’四字,只能简单地描写出表面的情况。他们的手都在手套中泡的发白,脱下隔离衣后,自己的衣服都在往下滴汗水。每一张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都憋得通红……尽管如此,几乎所有尝试穿过隔离衣的志愿者都来找我们说:’请你们下次还要叫上我,我还想为学校防疫做贡献’;我的工作伙伴们,在遇到意外时间延长,暂缺志愿者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挺身而出,穿上了隔离衣……我想,这是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就算我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也一样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发光发热!为防疫工作做出努力,奉献出一份力量和爱心。”

??厦门城院的第三方人员、北校区食堂一楼保管员张燕的话朴实无华:“住在教室和住在自己家里相比是有诸多不便。特别是今年中秋节是我第一次不在家过,特别想家想孩子。但是我们在尽力克服,全力服从学校安排,相信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商英19A班的廖祥晨同学响应学校号召,把自己的宿舍打扫一新后搬去特教学校住宿。在那些离开老师和同学们的日日夜夜,他想起了曾经上过的一堂课:

“初到城院后,听完校长的开学第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城院特质的 ‘三好人’与大爱教育。一开始我对‘大爱’这一理念并不是很能理解,加入了学生会也只是完成自己被分配到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周遭的学长学姐以及老师的影响,我对‘大爱’有了更多的领悟:就是在积极主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自己。于是我便在大二时竞选学生会主席团,并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次疫情中,我们宿舍主动响应学校号召搬去特教学校,用一时的不方便来争取更多的校园安全。我很庆幸,‘大爱’理念改变了我的许多想法,使我变得更加优秀。”

9月29日,厦门人民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本土新增确诊病例0例。

疫情防抗阶段性胜利必将到来,而这些难忘的日日夜夜、这些挥洒过的汗水与勇气、这些爱与被爱的感动将深深镌刻在每位城院人心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