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见 >> 正文

职教治理的良好心态

作者:方言    [发表时间]:2024-05-16

最近几期“职见”专栏,笔者把关注点放在了“省域职教治理”,这是一个相对新鲜且让人有所期待的领域。

笔者的主要观点是:省域是一个相对规模适中、产业完备、需求多元的治理空间、产业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教育空间,为职业教育回应经济社会的需求,提供了相对匹配的发展环境。因此,因地制宜,是职业教育在省域得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省域职教渐次充分发展,就能逐步带来全国职业教育相对成熟稳健的发展。

但同时,在影响职教发展的宏观层面,“省域职教治理”还面临诸多难点,如上一期所说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均衡发展”“产教两端还需真实的深度融合”“职教内部层次衔接和发展衔接有待定型成熟”“必须是全省相关治理资源的整体投入”。

且不提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微观层面上那些更复杂繁琐的问题,要在省域突破以上四方面难点工作,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健康、全面持续发展,确实是难度不小、压力山大。

面对这样的困难和压力,笔者不由得又生出一个理想化念头——省域职教治理,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

什么样的良好心态呢?

那就是笔者之前在“职见”专栏中提到的:保持充分的耐心;保护院校的上进心;尊重教育规律的同理心。

所谓耐心,可能是从事教育、从事教育治理者不得不也应该有的一种心态。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关系直接,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省域市域县域发展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职业教育长期以来面对的发展问题,以及上上下下各种各类的要求,造成了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职教师生的发展压力。

而区域、行业、社会乃至师生家庭赋予职业院校的发展责任,院校和企业间波动起伏的合作关系,专业学习和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能力养成……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和磨炼,有时甚至要经历磨难,才能脱胎换骨,迎来新生。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教育是百年树人。这既是对这一事业重要性的凸显,更是对这一事业实际过程的真实描述。

教育是需要时间的,时间才能磨炼我们的耐心。身处这一磨炼过程的职教从业者、治理者、管理者,面对省域职教治理这一复杂宏大的事业,当然应该要有充分的耐心。

保护上进心,是“省域职教治理”的一门管理艺术。

每一所院校都有它的历史,都有其荣耀和成就,也有在几十年的发展当中,所经历的沟沟坎坎、起起落落。

这其中,也不乏难得的机会机遇。

相比于普通教育、普通院校,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有着更为复杂的社会属性——与产业、企业以及社会各领域的交集更广,联系合作更多。换言之,职业院校的办学,更需要与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对接磨合,以满足各行业企业的要求。

这既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多样空间,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灵活空间。

在这些空间中,无论是灵活性、及时性还是专业性,对院校办学能力都是一大挑战,需要得到省域职教治理者的理解和支持。既要支持他们去取得成绩,也要理解他们在困难面前的捉襟见肘、心神俱疲。

一方面,要有对取得成绩的激励鼓励,同时,也要有对面临困难甚至出现错失的理解和包容。

只有这样,职教治理者的上进心、职业院校的上进心,才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支撑。进步和上升才能有空间。这对于不同层次层级的职教治理者和职业院校,都是必不可少的成长土壤和及时雨。

尊重职业教育发生、发展、成长、成熟的规律。

教育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是时间的艺术。既有其专业性,更受实际空间、时间的条件制约,还受限于师生群体的个人特质和群体特质。

因此,尊重规律,尊重个人的成长规律,尊重教育的成长规律,应该是职教治理者的自然也必然的初心。

尊重是什么?

可能就是省级各部门应该更加主动、更加体贴、更加直接、更加经常地与职业院校和职教师生接触,了解现状,了解压力和需要。

各个主管部门、各位治理者,在提出任务、提出指标,进行考核考察、评价评估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从部门管理者的位置走出来,从治理者的位置走出来,更多地从服务者、受益者、被影响者的角度,与教育和职业院校做设身处地的交流,更多地去感受和反思。

面对教育,整个社会都不能置身事外。

所有人都有责任从长远的角度确认职业教育的必不可少,并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反思:我们对于职业教育是否尽职尽责?有没有尽心尽力?

从教育与社会和谐互动、共同发展的角度,了解并理解各个部门、部门内部的各个专业处室,有没有和衷共济?是不是认真执着地尽量去做到:尊重教育,尊重院校,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不过度催促,不过分拔升。

给教育和职业教育成长规律下的合理的时间,把教育与社会共同成长过程中的互动互信,放到首位;从一个治理者、管理者,转型为真真实实的、时时处处的服务者;以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同行人的身份,感受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规律、原则和要求。

总之,以此同理心,与教育和职业教育同行。

那么我们的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或许会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一种上升的状态。

这也许是专栏发表的又一篇比较理想化的文字,希望这种理想不是太过分,不会沦为空想,不要过分的理想化。

虽然,这的确带有着一种对于教育、职业教育的一份理想——以良好心态,实施良性而持续的职教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