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见 >> 正文

相信大赛能形成大影响大传播

作者:方言    [发表时间]:2023-09-28


上一期,本专栏刊发文章,标题是《期待职业技能大赛形成广泛影响力》。之所以刊发这样一篇文章,就是希望在全国最重要的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期间,能形成并看到职业技能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毕竟,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目前规格最高、赛项最多、参赛规模最大、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大赛总共设立109个比赛项目;来自全国36个代表团的4045名选手是从几十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经历了企业大赛、院校技能比赛、行业技能竞赛、省级技能大赛的层层选拔;3270名裁判更是各行业企业顶尖的技术能手、技能专家。

这次大赛不同于之前的封闭式比赛,提高了开放度:社会公众可以通过预约进入赛场,亲眼观看大赛,感受赛事气氛,从而更好地了解大赛、了解技能、传播展示赛事,使得这项专注于职业技术技能的大赛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赛事,进一步扩大了比赛的传播和影响力。

所以,我们自然希望职业技能大赛能成为传播力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一项专业赛事,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希望借此彰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旨,进而提升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院校的地位和吸引力。

应该说,从人社部到新华社等中央部委和央媒都给与大赛浓墨重彩的宣传,但是距离笔者期待的形成职业技能大赛传播热潮和传播热点似乎还有一定距离。

这是一个自媒体、融媒体、短视频爆发的时代。我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各类终端中的新闻频道、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等各种消息渠道中,并没有看到紧张角逐的比赛场面,也没能看到参赛选手、教练员和领队、裁判员对赛事项目的专业解说、评价和复盘。

也许是阅读习惯和接收渠道的不同,笔者没有在手机终端的各类APP、小程序和微信信息平台中,看到太多有关职业技能大赛的即时消息。

相较于普通人来说,笔者毕竟长期关注职业教育的相关话题,也订阅、关注了一些专业机构团体的平台,有更多机会接收、接触到基于智能算法而推送的各类关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消息。但在这几天里,笔者并没有刷到或接收到太多与大赛直接相关的短视频和消息,因而也无从判断大赛的影响效果和传播效力。

在大赛结束的当天,笔者也就看到了几位业内热心人士在各自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名单”。在大赛结束当天转发获奖名单,透着由衷的祝贺、热烈的庆贺或者胜利的喜悦。

而在大赛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20日,转发获奖名单的就只有寥寥两三位了。

对此,或许可以说朋友们就此赛事的关注不够充分。但通常而言,在比例和频次上,我们应该比普通大众有更多的资源渠道和人脉关系,能够辗转接触到更多关于大赛的情况和信息才对。

因此,从这样的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得的个体经验来看,职业技能大赛的传播热度还不够。或者说,与笔者之前对大赛影响力的期待还有差距。

也许有人认为,自媒体时代,容易出现焦点模糊或者热点话题更新快的现象。

但是,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不就是为了能达到向全社会广泛传播、调动全社会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职业技能养成这样一个宏大目标吗?

回顾本届大赛的宣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现象值得改进:一是传播渠道以官方为主,通过视频号、抖音、小红书上的自媒体大V自发宣传较少;二是传播方法以传统的图文报道为主,通过短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方式的较少;三是传播内容上,侧重比赛过程的宣传,如开闭幕式、颁奖等,故事性偏弱;四是冷热不均,根据比赛结果,摘金夺银的学校、区域自然是希望广而告之,没有获得理想奖项的区域则进行了冷处理。

所以,为了给下一届大赛积累经验,笔者认为,除了赛事本身的组织保障,如果要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技能大赛的传播在资源调拨上、形式上、内容上、手段上有必要向国内国际知名的赛事学习,学习他们与时俱进的营销能力和推广能力,包括学习其推广策划、推广形式、推广内容、推广团队、推广手段的多样化、有效性和回报率。

我们当然不是说赛事的组委会、策划者、执行者和宣传报道的落实者们工作做得不够细不够好。相反,这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技能教育技能院校、产业企业的技能高手经营者们,还是比较传统、比较规矩、比较规范的。他们是按照兢兢业业办教育、踏踏实实做产业的态度和传统,在为职业技能养成、职业技能教育做着日积月累的工作。

这是一种目光向内、精力向下,努力为教育事业、为产业发展扎根培厚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工作态度值得赞赏,没有毛病。

但与此同时,并不意味着我们仍然要用默默无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态度,去期待职业技能养成事业自动获得枝繁叶茂、众人瞩目的结果。

也就是说,我们还是需要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做好专业的传播,要有成熟和专业的团队在赛事之前就进行充分、逐环节的策划,全流程图文音视频资料的采集,对赛前、赛中、赛后各时段进行充分、细致、生动的预包装,进行现场呈现、专业分析、热度打造和引导。

职业技能大赛的报道、传播和宣传工作,如果能够像专业体育赛事的传播那样,对赛事、赛队、参赛人员、裁判进行各种专业的资料编组,把气氛预热好,把赛事传播真,把赛果分析细,把职业技能故事讲述得激动人心,赛事的传播和影响力,应该会逐步达到预期。

期待这种传播方式一蹴而就,那是奢望,但至少可以成为努力的方向。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多次打磨,也许能够逐渐接近我们的期待。

我们绝不是希望用现在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为职业技能大赛或者职业技术教育营造热闹、虚高的氛围,更不是要把职业技术教育和赛事打造成所谓网红。我们只是希望,长期坚持下的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扩展影响力。这种希望,更多的是因势而上、顺势而为,或者说就是想达到一举多得的有效回报。

中国职业教育,中国产业工人,中国行业企业,用这几十年的埋头苦干和兢兢业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行业内、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公认。我们也相信,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环境、职业技能大赛也能够扩大传播力、拓展影响力。

我们是在发展过程当中,寻找探索,积攒经验,积聚共识,积累能力。所以,还是那句话:期待职业技能大赛形成广泛影响力,我们相信大赛能有大影响大传播。


作者: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