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职教圈里很受各方关注的一件大事就是教育部在5月22日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当中的一个条目——“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这一个条目,转化为更加简单的说法就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即将“升本”,并改名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这条消息,让深职院顿时成为职业教育界和职业院校同行们的关注热点和话题重点。
其实,从2019年6月开始,教育部就陆续公布了多批高职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的消息。截止到今年5月的这一批公示之前,国内已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
在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15所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试点职业技术大学时,广东省已经有两所院校进入试点,分别是原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升本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原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升本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而在越来越多的公立高职学院纷纷升格之后,深职院的升本才姗姗而来。
应该说,深职院进入本科层次,算是一个晚来者,而恰恰是这个晚来者,在32所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之外,赢得如此多的关注,引起了大家更多的期待。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慨和期待呢?
首先,公示内容比较与众不同,深职院不是单纯“更名”,更不是“新设”,而是一句很长的表述——“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既然不是“更名”不是“新设”,既然要“为基础”,既然要“整合资源”,自然就会让大家有更多的想象余地和期待空间。
其次,深职院创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职教育的公立院校之一。而建校以来,深职院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曾经创造了多个公认的中国高职教育的“第一”,成为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借鉴交流的标杆。
到目前为止,深职院拥有88个专业,1579名专任教师,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达到惊人数量的738人,占地面积4500亩,在已有的深圳市内五个校区之外又在深汕合作区建设新校区,办学经费更在2022年达到37.9亿元,生均经费拨款增加到2.7万元……可以说,无论是从校园体量、学生规模、教师师资、办学经费等各个方面,国内都很难有其他职业学校能与之匹敌。
虽然深职院有多年认真服务于深圳、广东乃至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有人才培养上深耕细作的经验和口碑,学校并不在高职院校、职教圈里主动露头露脸,低调、理性、扎实是深职院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种公认的地位和深厚的实力基础,的确奠定了深职院在高职院校里的地位。因此,当其他省包括本省的院校已经升本多年之后,难免会有同行对深职院仍然没有进入升本这一快速发展通道而感到不解,甚至惋惜。无论外界如何评说,深职院仍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自己的本职,没有怨言没有牢骚。
所以,当好消息传来,职教界的同行们纷纷为深职院感到高兴。在祝贺之余,甚至于都轻呼了一口气,有一种“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的释然。
而笔者在为深职院感到高兴和放松的同时,又不免感到一丝丝压力和不安。
首先,深职院虽然升了本,但毕竟从时机上已经落后很多兄弟省份、兄弟院校后面。能否借助升本的东风再次提升院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也许,对于深职院这样的“隐形冠军”而言,“升本”并不能够占据更多发展优势,或者也不能从中借势凸显自己已有的声名和地位。
第二,深职院多达六个校区的跨校区办学、拥有700多个高级职称的师资队伍、当前三四万的学生队伍,这么大的规模体量,能否给升本后的深职院带来顺势而上的育人质量和发展质量?
第三,深圳这座年轻的新兴城市,以多种形式集中了国内多所一流高校的研究院所和办学校区,而多年的职教积累也让深圳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形成了相对均衡的院校态势。尤其是近几年刚刚成立的深圳技术大学,在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上与升本后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可能会有高度的重叠,会形成相当的人才培养竞争和教育质量对比,从而会在强烈的同城对比中给升本后的深职院造成无形压力。而升本后的深职院能够继续在本科院校中保持自己多年来在高职院校团体当中形成的那种明显优势地位吗?
第四,升本后的深职院在专业建设、专业群塑造、本科院校整体建设中,能否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多年积累和深厚的职教底蕴,在众多高职院校和应用本科的包围中,依然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站稳脚跟、发展有力、拓展空间吗?
因为,毕竟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是不同层次、不同内容,自然也会面临不同问题,不同困难。而职业教育本科,向前看,几乎没有完全成熟可借鉴的经验;向后看,还背负着一大批兄弟院校追赶标兵、深化学习、交流借鉴带来的压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在祝贺深职院升本的时候,还有一丝丝的担心。
这种担心也许并不完全是杞人忧天,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因为深职院的确在职教界里有着很强的标杆意义和领头作用。
因为我们都希望深职院能够以多年的积累、沉稳的作风、改革探索的锐气,继续展现优秀高职院校的优良作风,继续取得优秀的办学成绩。
因此,笔者期待未来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赢得有名有实的进步、有名有实的新成绩。
就像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中国的超一线城市、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科技产业之城、创新之城,深职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普通到引领的过程,既是深圳的缩影,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
这所学校用30年的时间所走过的历程,代表着一种希望和锐气,代表着为这种希望而“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深职院所探索构建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也成为面向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
所以,相信深职院有着强大的内心和实力,在新局面里开拓新局面,在新形势下引领新形势。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升本”无疑是一个院校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也是继续向上质量提升的最好机会。
伴随这个机会,自然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机会和压力中,那些习惯创新、勇于改革、坚持创业的院校,一定能够站稳脚跟继续向上向前发展。
深职院应该在厚积薄发中、在坚韧艰苦中,继续为学校的发展、为深圳的发展、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更为中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样板,赢得新的经验。
这就是我们对筹建中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深的祝福和真诚的期待。
作者: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