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去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更是将职教活动周以法律条文形式进行了明确。如今,职教活动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品牌活动。
今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山东潍坊举行了全国启动仪式。作为重头戏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是首次实现了31个省市区、19个专业大类的全覆盖,设置的奖项和参赛的师生人数也成为了历届之最。而且,教育部表示,将综合考虑各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和活动周的整体设计,每年选取一到两个活动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区作为年度推荐省份与宣传重点。
应该说,2023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是疫情过后职业教育界整体形象的一次对外展示的大型活动。规模大,参与院校多,覆盖人群多,创出了历届活动的新高。
但是,诚实又诚恳地说:职教周的活动,似乎仍然没有跳出职教界,没有跳出职业院校的师生这个小范围;没有更广泛地面向社会公众举行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更多的只是成为了职业教育界内部的交流展示活动。
换言之,有些时候,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展示者、参与者、参观者、评价和传播者大多都是职业教育内部的人。
这就成了一台自己唱给自己听的戏。表演者就是观众,观众就是表演者。戏院舞台之外,大街上、城乡中、街区里,大家伙儿忙活的都是其他事情,对剧院内部舞台上所表演的剧目和表演的人,要么不知不晓、不闻不问,要么所知所晓极为有限,没有激起太大的涟漪。
遗憾地说,这不该成为我们所理解所期待的职业教育活动周。
国务院设置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本意,难道不就是向全社会展示职业教育的力量,向社会公众展示职业教育的能力和魅力吗?难道不就是想借助这遍及全国、长达一周的活动,让这个涉及各个院校、各个产业、各个行业的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注的热点,引起一场至少为期一周、甚至最好延续更长时间的对于职业教育的热议和热捧吗?
理解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为荣,对于职业院校和职教界内的人来讲,是一种向外的诉求,是希望获得更多来自于社会的认知、认可、认同。
只有这种来自外界的接触、认知、熟悉、认同、赞赏,才能够让职业教育更多地为社会大众所了解、所接受,才能够还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应有的社会声誉和尊重。
所以,演员唱戏唱给演员听,观众看完戏之后又登台去表演,这样的活动肯定有其相关需要,但更多的还是应该跳出职教界,面向社会大舞台,要让职业教育之外的人看到职业教育的演出,听到职业教育的歌声,要让他们了解职业教育的能力,进而为职业教育塑造口耳相传的口碑心碑,树立社会大众对于职业教育认同认可的标尺。
如果只是反复在职教界内部做成果的交流和展示,时间长了,可能就流于自娱自乐的相互推崇,反而减少了对社会公众的推广普及和形象塑造。久而久之,可能会加剧外界对于职业教育的不了解、不认可,低估、错估,低评、差评,乃至埋怨、抱怨。最后,也许还会演变成为职教界又一次的自艾自怨。
如果,这样的活动始终不能够突破职业教育圈内部的藩篱,不能更多地去影响社会的接受认知,那么,不仅仅是职业教育内部的人,包括关注职业教育的外部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初心不变但初衷未达的遗憾,化作一声成本效益未能优化匹配的叹息。
所以说,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不能在更大范围内突破职业院校、职教界,没有更大范围地走向社会大众、走向教育界职教界之外的人们,那我们的活动周就还有欠缺,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这么说,是不是在求全责备我们的职教人、职业院校和各省的主管部门?
绝对不是的。
毫无疑问。我们看到了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各级部门持续多年的对于职业教育的关心、支持和支撑,也看到了参与职教活动周的各省主管部门、各院校、广大师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持续迸发的热情。职教人知难而进、艰苦朴素、久久为功的努力和态度,是如此可爱、如此真实。
我们除了关注这种努力、这种可爱、这种态度外,有没有更多更有效地把这些传达到职业教育之外,传达到真正接受着职业教育滋润和滋养的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去?有没有影响到社会各界,使之也能够如职业教育人一样,朴实、真实地看待职业教育的发展,看待职业教育人的努力,尊重劳动,尊重付出,进而形成健康朴实的教育观、经济观、发展观、价值观?
这恰恰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教育成果之外的思想成果,经济效益之外的社会效益。
这更是职业教育在教育工作本身之外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因此,对于职教周活动影响和效果的辨识,是为了让我们的职教活动更好、更广泛的为大家所认知,让我们的职业教育更为大家所接受。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推动规划落实设置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初衷,扩大它的影响,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和地位?
笔者以为,不外乎以下几条:
第一,职业教育活动周既然是国务院设置的活动,那么应该由各省级政府出台各省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应要求省级政府及下属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或分管负责同志亲自主抓主管,负起组织责任。
教育不只是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的事业和责任。
从中央政府到省级政府、市县各级政府的主要或分管负责人应该主动抓难点、抓重点,抓职业教育活动周的策划实施和落实,要成为职教活动周的第一责任人,要成为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要策划者、实施者、保障者。
政府出面,统合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内的各相关部门真抓实干的参与,拿出政府牵头的气势,拿出政府主官为各地文旅代言的热情,让政府主官为职业教育抛头露面,而不是蜻蜓点水般的考察视察。
什么时候,我们看到了省市县的政府主官也和我们的无人机飞手们同台竞技,也和我们的厨艺学生交流红案白案,也和我们的园林园艺的孩子比试插花种植,什么时候我们看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机关干部也能下场和学生们同场竞技,那么我们就看到了生动活泼的职教周活动,看到了职业技能在更丰富直观层面上的展现和认可,我们也就看到了职业技能对于人的全面成长重要性,我们也就真正让社会公众有机会通过职教周了解认识到职业技能的有趣和宝贵、价值和意义。
第二,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活动一定要尽量避免作为一个教育的专业自许和学科的壁垒。
我们可以有技能大赛这类专业选手的交流竞技,也可以有学术沙龙这样的专家会谈论坛,但我们更应该让职业教育活动周更好玩、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更加平民化、更接地气。
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技能成为我们活动周里展现的专业层级的内容,让社会公众一眼就能看到、看明白职业技能和生活的相关度和有趣性。
活动周可以是技能周,可以是比赛周,但它更应该是一个推广周,是一个公关周。
它是打通职业院校和社会、打通职业教育和大众之间的隔绝的一个机会。
第三,职业教育活动周一定不能够关起门来,放在一个封闭的区域空间中,用一种严肃到一丝不苟的,正经八百到正襟危坐的方式进行。
它一定要放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要放在城市乡村中能够吸引到最多观众的地方。就像足球比赛、篮球比赛要放到市区最重要最开放的比赛场馆里公共空间中一样,职教活动周应该让老百姓、让社会公众能方便地到达,能免费地、随意地进入,能有效地互动、观摩和交流接触。
就如同职业院校办学不能够脱离开现实的行业企业的生产需求,我们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展开,就不应该脱离开现实的社会公众的目光。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如何在专业和业余、竞赛和参与之间保持一个平衡,在展示和认知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但这就是活动周应该做的,应该去细细研究和策划的。
第四,全国的、地方性的、各区域的大众传媒一定要从战略上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这个机会,讲职教故事,传播职教故事,帮助社会公众认知职教的价值和意义,帮助社会公众了解职业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社区成长、区域成长、国家成长的重要性、实在性、可贵性。
媒体也许面对着各行各业的不同精彩,但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故事、职业教育的价值是媒体人可以深挖的宝矿,可以不断地“挖呀挖呀挖”,可以用不同形式“挖呀挖呀挖”,可以用更多更好更现代更生动的手段去“挖呀挖呀挖”。
这就要求于我们的各级媒体,尤其是国家级媒体和官方媒体,要肩负起自己传播职业教育故事、讲好职业教育故事,帮助推动职业教育活动周更丰富、更生动、更有效的传播的责任。
如果把职教的故事讲好了,把职业教育活动周成功地做成了推广周、公关周,那么,对于媒体和职业教育就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
作者: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