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见 >> 正文

科教融汇成职教关注热词

作者:方言    [发表时间]:2023-04-05


这段时间,“科教融汇”成为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这个表述中,“科教融汇”这个新词闪亮登场,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它不仅仅是一个新词,更是一个新的要求,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标准。

因此,“科教融汇”成为职业教育界近期普遍关注、积极探讨、深入分析、着手实践的新领域。

的确,“职普融通”是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这两大类型之间形成的互融互通立交桥,从而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完善普通教育发展的一个共识。这个词汇是长时间占据职业教育研究体系、发展体系的重要概念。

而“产教融合”更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开端发展以来,与普通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性特征。以至于“与产业距离最近的教育类型就是职业教育”这个提法已深入人心。“产教融合”更是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多年来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和手段。某种意义上,这甚至可以说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命根子。

对“职普融通”的多年呼吁,对“产教融合”的常年坚持和实践探索,职教界已经取得了认识上的共鸣,也取得了实践上的实际效果,更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系列办法和模式。可以说,“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界乃至教育界,既是大家熟悉的概念,更是大家实践的途径,既耳熟能详,又能够交流共享。

相对而言,“科教融汇”是一个新出现的词汇。教育界和职业教育界对它的解读和研究,自然成为近期的重中之重、热中之热。

于是,在大家的研究解读中,也就形成了以下的一些观点:

有的认为,“科教融汇”,应该让职业教育师生更多地参与科研活动,以此提升职业院校师生的科研能力,以便他们在此后的教学、就业、生产中发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更好作用。

有的主张,“科教融汇”,应该是职业院校抓住的重大时间节点和机遇,将高科技的装备和高科技的技术引入到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以此实现专业的科技化提升和职业院校本身科技含量、科技水平的提升。

还有的提出,“科教融汇”应该着眼于培养在高科技领域、高科技产业能够突破“卡脖子”问题的高技术高水平技能人才。

应该说这些说法都能成立,尤其是从各自关注的重点和角度来看,也的确都有道理。

但是,笔者看来,这多多少少又有所偏离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根本特征、现实状态、战略定位、全局视野和可行性。

笔者以为,“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领域应该理解为是一种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历史发展方向的提醒,这种提醒是要求职业教育界的广大职业院校密切关注自己所服务的各个产业领域、产业链条、产业节点的科技化趋势和历史大方向,并作出有效回应。

具体而言,实施“科教融汇”的职业院校要密切关注各个产业领域、产业链条、产业节点在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过程中的趋势、节奏、方向,尤其是人才需求层次的构成、比例、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准自己近期和未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困难与突破,早做准备,在教学诸种条件、实训各种环境、师资多样储备等等方面都争取与时俱进,同步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师资、技术、育人的准备。

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要一如既往地看准自己所服务产业领域的发展,做好自身的教育手段准备,做好自己的人才更新培养的准备,做好自己专业与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相配套的准备。

因为,说到底,职业教育一定要为产业为行业为企业服务,它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这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存在的根本理由。因此,当产业出现了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多种变化和赋能要求之后,作为参与其中的职业教育,它所培养的服务于这些产业一线生产、一线管理的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要跟得上变化,跟得上要求。

因此,“科教融汇”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对于具体的职业院校而言,是既重要又微妙的一个概念。

我们既要立足于产业的现在,培养现在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又要观察和判断未来产业科技化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更新的人才。

换言之,职业教育服务于产业的科技能力,职业院校“科教融汇”的能力,仍然是需要与产业的科技需求配套的。

因此,职业院校师生从事科研也好,职业院校引入科技设备也好,引入科技化教学手段也好,都必须保证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最后能够融汇进入产业科技化发展的具体需求中去。职业院校师生搞科研要立足实际,大手笔的科技类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引入也要适需而行。

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紧盯住产业、企业、行业的发展需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多地融入产业、研究行业、服务企业,而不是浮在表面地去接近、去研究、去服务,应该真正地和企业一道,邀请企业一起把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讲清楚搞明白,尽量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步骤这些方面都引入产业、行业、企业的真实要素。

要让院校与产业贴得更紧。院校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于担当探索的勇气,和企业形成真诚服务、紧密合作的新技术人才培养共同体。

院校既不躺在自己已有的功劳本上,依赖已经驾轻就熟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专业方向吃老本,也不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地一味求新求异,甚至于跑到产业企业的前方去引领风尚。而是始终扎扎实实坚持职业教育的特征和优势、踏踏实实立足产业企业做好服务。

将产业的科技化需求汇入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实现二者的互助互利,提升职业教育所培育人才的技术层次丰富性、技能的现代化、与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保持一致。

其实,这也是职业教育一直在做的,而且做的还不错的,当然也是需要始终继续去提升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所提出的“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也就是说,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一个与产业始终配套同步、因应及时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合格的被需要的职业教育。

既不好高骛远,又保持长远的战略眼光;更不躺在历史的功劳本上享受轻松回味光荣,才能够让我们的职业教育真正与它的历史地位、战略定位相吻合,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在中国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使命,才能够汇入到中国教育发展、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