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涉农职教本科 势在必行
方言
近期,笔者从媒体看到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回应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们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涉农职业教育的发言时介绍说:教育部深入学习“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落实职业教育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制度,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多元协同的办学格局,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已辐射到所有乡村。
孙尧在回应中还表示,教育部正在推动职业院校更加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顺应新业态发展趋势,支持已有职业院校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按规定试办本科专业;积极实施国家双高计划,在目前197所双高院校中有涉农院校31所。“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筹建农业类本科层次职业学校9所,并正在推动职业院校试办涉农类的本科专业。下一步,教育部还将配合农业农村部、人社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做好制度设计,继续出台类似于免费师范生的政策,以“公费农科生”形式给予学生相应待遇和出路,在涉农核心专业、智慧化专业的领域予以倾斜,提高学生选择涉农专业的积极性。
这些消息让人感慨。
多年前,笔者就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体平台以“涉农职教值得期待”“涉农职教,地方政府大有所可为”“涉农职教,国之大者”等题目不断呼吁:教育界内外要关注和扶持教育中弱势的职业教育,尤其要扶持弱势的职业教育当中,更为弱势的涉农职业教育。而涉农职教,是给点阳光就会灿烂的职教类别。如今看到教育部对涉农职教给予的关注,酝酿的政策倾斜和规划思考,的确让人颇感振奋,也觉得非常有必要。
尤其是当职教本科院校建设开始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时,涉农职业院校不能够被落下。无论是从院校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涉农职教本科专业的设置也具有其重要性。
涉农职教本科,既具备长期的专业积累,更具有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
因此,教育部这一先期布局和清醒的政策引导是明智的,值得为之拍案叫好。
为什么说涉农职教本科院校建设和涉农职教本科专业的设置很有必要?
原因如下:
第一,到目前为止,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产业。农业是第一产业。曾经的农业吸纳了中国最大的就业人口。而如今,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人员开始向乡镇、城市进行就业转移,但仍然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农业生产人口的相对减少,农业生产人员的质量更加重要。现代化、智慧化的农业生产更加需要有大量拥有高技术能力、高知识储备、高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生产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与二产、三产相连接的专门人才。因此,在职教本科院校建设和本科专业设置当中,关注涉农职业院校、涉农职教专业的提升,很有必要。
第二,涉农类高职院校和相关院校中的涉农类职教专业往往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它们往往是在各地的农业学校、农技推广站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专业发展时间较早,师资储备时间较长,从事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历史最为悠久。更为重要的一点,这类学校往往扎根当地,服务于区域的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村管理,培养了大量的对口人才。其毕业生在当地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管理的比重较大,这些学校早已经成为当地和临近地域的农业专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摇篮,甚至成为当地农业领域的排头兵学校、先锋学校。尤其是进入双高院校的涉农职业院校,更是在当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经营领域、农业管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口碑、举足轻重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这样的口碑,这样的地位,这样的历史,是这类院校长期在农业领域、在当地区域从艰难困苦中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因此,它们往往具有其他院校所不具备,在农业领域强大的教学能力、科研成果推广转移能力、校企合作能力。也就是说,它们具有强大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教学能力和发展后劲。而这类院校的历史,往往经历坎坷,几经起落,在职业院校走向本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给这些院校理应获得的尊重、重视和支持。
第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急需了解当地情况和农业农村情况、拥有涉农专业技能、具备农业生产经营思路,能扎根、能吃苦、能坚持的专门人才。同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的迭代必须有现代技术平台的提升。从现有的农业生产人口和农村地区管理人口来看,其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现代化也亟待提升。这就为涉农职业院校的涉农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既要培养优秀的涉农职业技能人才,又要为现有的农业生产人口和农业农村管理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是涉农高职院校必须要兼顾的重要任务。而双高校当中的职教本科建设,将为这些院校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后劲。这是战略性的布局,值得着手,应该坚持。
第四,随着乡村振兴事业的推动,原有农村地区和乡镇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正在从中国广袤大地上兴起。这一浪潮极度需要涉农类专业人才,而这种需求与现实培养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众所周知,国内涉及三农工作人才的培养大多寄希望于农业类的院校,而985、211级别的高校中,涉农类本就比例较低;这些院校当中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能够进入农业生产一线、农村管理一线的人才,比例也不高;而能够长期扎根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管理一线、服务一线的人才就更少。在即将到来的乡村振兴的全局性宏大事业面前,如何培养更多能扎根当地、了解当地、了解农业农村生产、能管理会服务三农事业的人才就更加稀缺,对其培养也就更加紧迫。
就此而言,在双高校中涉农职业院校里,选择和支持部分院校建设本科职业院校、建设涉农本科职教专业,非常及时也极有必要。笔者希望有关部门在着眼于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实际需求的同时,既做好涉农职业院校本科建设的布局,做好涉农职教本科专业建设规划,也积极引导条件成熟、有意愿的涉农类本科院校、相关农林水的985院校、211院校、应用本科院校更加关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加大培养本科层次涉农技术技能人才。
只有我们三农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有越来越多的人扎下根来,只有我们热爱三农工作的人才越来越多,我们的农业生产、农村治理、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人口素质提升、乡村乡镇优化才能见成效且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健康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