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醒冷静姿态,坚持长期做好职教师资建设
方言
又是一年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大家自然而然会对教师工作寄予热切的希望。而今年教师节前,的确让人欣喜地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迹象——作为教育部主抓全国教师工作的部门,教师工作司以署名方式在国内顶级刊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题目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论纲》(下文简称“论纲”)。这篇文章出现在《教育研究》杂志第八期的“教师队伍建设”专栏的第一篇,其后两篇文章分别论述乡村教育教师、义务教育教师。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同类工作的第一位,且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署名发表,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的态度,不由得让人对此项工作寄予厚望。
当然,重要的并不是一篇文章。而在于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想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论纲》的确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这篇《论纲》首先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服务取向、规律取向、问题取向明确了政策取向。这种接地气的描述和思考,表明了教育部主管司局的态度,也引导职教界踏踏实实地面对问题、按教育规律办事。
《论纲》突出了对职教规律的强调,的确让人深感认同。遵循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规律,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论纲》在阐发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性规律和特性规律同时,更要求遵循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规律,推动职业教育教师继续培养、推进多元化职业教育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分类实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以科学评价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发展。
如果仅止于此,那还是对于教师教育规律的自我提醒。《论纲》随后关于“问题取向”的表述,则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存问题的清醒态度。《论纲》要求直面和解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实问题,在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中谋划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应对新技术变革的过程中创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这凸显了主管部门的战略高度和思考问题的宏观眼界。
而对现实问题的直面解决,就更加突出了《论纲》的现实意义和接地气的姿态。那么,什么是现实问题?“职业教育教师体标准体系还不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存在短板”“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效能有待提高”“技能人才入校任教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
对问题的不回避,对现实的冷静观察、长期积累,为《论纲》奠定了坚实的底气,也道出了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因此,在具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构想中,就突出了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其一,“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的标准体系”,即完善职教师资的准入制度,修订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研制双师型的教师标准,完善教师招聘、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其二,“要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不断增强培养体系的开放性,加大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模式。其三,“推进职业教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教师培训要点面结合,示范培训基地要抓特色,企业实践要做好落实。其四,“支持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推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建工作,启动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育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信息化。其五,“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研究实施职业教育引领讲学计划,探索建立产业导师特聘制度,探索企业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模式,建立兼职教师库。
以上这种制度化的建设设计充分说明《论纲》研制者对于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问题是清醒的,认知是深刻的,而构想的措施也是有有的放矢的。这种长期的冷静观察、理性建议、全面思考为全国各地各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务实的思考方向和落实的改革途径。
而最让人感到求实、务实之处在于它的第三部分——“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想方法”。教师工作司务实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方式,对最近一段时间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做出了安排:到2025年,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形成关键制度; 2030年,在此基础上形成职教师资建设的类型特色;2035年,持续提升职教教师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让职业教育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这一部分虽然体量最短,但是却着重提醒职教界要做出四个方面的强化工作。而这种强化,毫无疑问往往是最艰巨也最需要持续、长期坚持下去的——“强化职业教育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引领作用”“强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供给”“强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类型特色”“强化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
多年来,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成绩、发展的前景,也为此付出了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长久努力,尤其是制度化方面的努力、切合于当前现实问题的努力。《论纲》更加明确地让教育界、职教界和整个社会关注我们仍然需要改进的地方、仍然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是我们仍然要去强化的工作诸多方面。这种强化,毫无疑问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界一直在努力自我解决、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方向。
同时,这既是在提醒职教界,也是在呼吁与职教相关的各方面要联动起来。因为,制度供给、类型特色、地位和待遇保障,职业院校、职教界可以主动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做出最完善、最优化的安排,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教育、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更加细化,整体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必然向教育界内外提出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制度保障的要求。这就远远超出了教育系统、院校系统、校长本身、教师本人的能力范围。
而这种呼吁,几十年来从没有停顿过;我们也一直在突破、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现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职教各相关方、对于教育系统内外的支撑要求就更加紧迫。
因此,我们在这个发展的关键期,更要以冷静清醒的姿态,长期坚定地努力做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这是一项大工程、系统工程、根本性的制度工程,它必将为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中国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为中国成熟良性的教育体系的建成和运转,打下最厚实、可持续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