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见 >> 正文

职业教育要警惕学历捧杀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2-06-17

近日,笔者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条消息被多次转发,这条消息的标题是《中职生上大学更容易!“中职——研究生”升学体系作保障》,而这条消息也是转发自另一个职教公众号的,原文标题大同小异——《中职上大学更容易!畅通“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职教升学体系!》。看这些标题,喜气腾腾,颇为诱人,尤其对正处于中考阶段、踌躇于选择普教还是职教的家长和学生而言,很是吸引眼球。

但冷静下来,具体分析其标题和正文,一不准确,二让人担心。

先说第一点不准确的问题。仅从标题来看,“中职生上大学更容易”,这个“更”是相对于谁和什么情况而言呢?自然是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但是指中职生上大学的比例高于普高生,还是中职生上大学的难度比普高生更低,所以“更”容易?搜索一下记忆,扫描一下现实情况,似乎并不如此,“更容易”并不成立。

标题的第二部分,“中职——研究生”升学体系作保障、畅通“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职教升学体系,那么,这个升学体系存在吗?是规划中的,建设中的,还是既成事实的?搜索一下记忆,扫描一下现实,似乎也不成立。

所谓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职教学历层次通道,是近年来国内职教界正努力搭建的体系,也是新修订的《职教法》明确要打通的学历层次体系。至于“畅通”二字,还有实际的距离,还需不少努力突破。而这里的研究生阶段仍是专业硕士,博士阶段还无从说起,因此,“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职教升学体系的提法也很不严谨。目前而言,存在从中职到高职到职教本科到专业硕士的通道,但并不存在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这样一个层次分明、递进清晰的“职教升学体系”。因其还未畅通,也就与保障无关。既然现在这个体系尚不成熟,何以作为职业教育学历上升的保障?

如上所述,那么第二点的“担心”,也就油然而生。

这些标题,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是热心积极、吸引眼球;而从另外一个侧面讲就是误导概念、带乱节奏。而这种误导概念、带乱节奏,有其社会心理和社会现实的根源。

其实,打开这些文章来看,全文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还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对于职教升学通道也给予了详尽的梳理。但让人有所担心的是:文章从标题到正文,更像是在给家长和社会反复传递两个字——“学历”,也就由此带来一种可能走偏的节奏以及由此激起的误导。因为,文章以学历为主线,有以学历等同有技能、以学历等同职教能力的诉求,也就容易带偏社会对于职教的认知和期待,对职业教育发展将可能带来被动的负面影响。

现在似乎有一个趋势,一说职业教育,大家的焦点就在学历,尤其往往集中谈论近年来才出现的职教本科;一说职业教育,就说职教本科如何建设、职教本科的专业和课程甚至教材如何规划、职教本科该怎么发展怎么提升,甚至于如何向研究生阶段靠拢、接轨。这是职教发展的趋势之一,但不应该成为万众一心的主要问题,更不该成为职教的唯一热点。

的确,职教本科是职教体系当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上,可以承接连接专业硕士研究生;下,可以带动专科高职和中职的存续发展和持续发展。职教本科,的确是职教的希望所在,是非常重要的中枢环节。但是不要忘记,职教本科院校出现,也就是短短近几年的事情,职教本科还在三十来所院校当中试点,这三十多所院校中的大部分还是来自于专科高职,它们升为本科院校的各项资源能力和师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仍在动态的改革试点之中。

作为本科学历层次教育,职教本科的确是重要的,但同时也是相对薄弱的,还需要优化强化,从数量和质量上尚不足以成为职业教育的支撑力量。

专业硕士,普通本科院校已经有几十年的试点,是成型的学历教育,其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相对突出,但也存在自身的发展问题和提高问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当中,专业硕士遭遇到困难、遭遇到窘境,需要突破,需要厚实根基,需要提升质量。

目前,就数量和质量而言,真正支撑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仍然是全国1万余所中职学校和1500余所高职院校。

因此,细细梳理,职业教育是要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学历层次,建立自己作为教育类型的学历上升通道。

但是,职业教育不能够为学历而学历。不能拿学历来搏眼球,更不能够以学历来带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初心、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职业教育的特色。

职业教育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所需,立足于岗位人才的直接培养,持续提升个人生涯规划和个人发展,的确有很大的作为空间,这其中自然需要去满足求学者学历层次提升的需求。职业院校也的确需要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到专业硕士甚至于到专业博士的学历层次架构。这个架构的搭建,是需要长时间地建设、试验、调整的。这是以质量需求为唯一标准的建设体系、认证体系、考评体系,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形。

职业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在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仍然在与行业、企业、产业、生产、经济社会运转、行政管理各项事业紧密衔接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布局和发展。它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实用性、应用性。实用和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竞争力和基本特征。与之相对应的学历,是能力和素质的表征物,但不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目标点、争夺点、热点,甚至于卖点。

所以,一定要警惕这种对于学历层次的一味鼓吹,对于学历层次的过分强调。

只有职业教育的相关支撑方政策方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持续向上前进的动力和支持,只有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做好自己做强自己,只有在实际的经济、社会和人才供应中体现自己无可取代的强有力的竞争力和能力,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得到认同,才能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为自己赢得尊重、赢得机会、赢得发展。

所以,对于学历层次的追求,对于学历层次的强调,对于学历层次的展示,一定要服务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色发展,服务于职业教育对社会实际需求的真实回应。

我们已经在普通教育不断拔高的学历层次和研究生数量增长中,看到了其所带来的现实就业压力,看见了单纯学历提升甚至于学历膨胀将对社会、经济、个人带来的冲击,那么职业教育就一定不能够重蹈覆辙,不能重新走入这条费时费力的旧路老路,一定要警惕节奏跑偏、方向跑偏、路径跑偏,一定要稳扎稳打地做强自己,稳扎稳打地搭建职业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通道,要稳扎稳打地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互通桥梁,为立足于实际需要的职教学历层次系统体系做好铺垫,做牢基础,做好发展。

也只有这样,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全面的;职业教育贯通的学历层次框架才是健康的全面,也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

作者: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