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榜单应鼓励推动后发展院校的持续进步
方言
上期,笔者在《抑制职教的“榜单冲动”》一文中说到了职教要克服“榜单冲动”,其实是希望职教界内外要真正关心职业院校的发展,院校更要知初心担使命,不为个别立意仓促、设置不科学、目的复杂的排行榜、排名榜所裹挟,在发展道路上被带偏,在发展过程中被扰乱思路和定力。
今天,想顺着这个思路再说说“榜单”话题。
细读上期小文,读者不难发现文章的用意并非对所有榜单的存在做出质疑和全面否定,因为榜单的存在,有其多种原因、形态和功能,无法一概而论。就如同全国职业院校的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起步不同、发展不同,无法简单用一个排行榜一排了之。
那么,今天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延伸到另一个相关的主题“职教需要榜单吗?”
答案很简单——需要。
原因也很简单——需要。
职业教育一路的沟沟壑壑坎坎坷坷,行内行外尽知;职业教育当前的发展势头、前景预期、所急所需,行内行外也大多了然于心。
发展势头、前景预期,可以不细谈,各种榜单的存在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所急所需,其实也不必多谈,哪个院校、哪个部门、哪个机构、哪个媒体、哪个专家、哪个榜单又不知道呢?
不过,我却还是愿意顺着自己的思路,说说所急所需中的一个小问题——后进职业院校的发展。
全中国15000余所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日常中经常为人所知、经常接触的往往是其中的佼佼者,中职高职相加,大概耳熟能详的在全国范围内也就300多所吧,或者更多一些,不超过1000所吧。
那么问题来了。
其余的那14000所学校呢?他们的存在,他们的发展,他们的成就,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困难,他们的苦恼,我们知道吗?了解吗?看到了吗?听说过吗?传播过吗?关心过吗?
我相信这些职业院校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校领导、每一个所在地域的政府和各部门,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都是知道的、了解的、关心的,也是支持的,每一个院校也是坚持着或快或慢地向前走的。
但是,他们的坚持发展很可能不为外界所知,或者较少为外界所知。因为,即使在自媒体发达的现如今,我们的信息来源也是有限的,或者说是有选择性的,是被导引的。
所 以,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即便是教育界职教界的专家,也很少把关注点“充分而均衡”地投射到这15000余所职业院校的绝大多数身上。
那么,怎么办?
除了必须来自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财政支持之外,其实,地位尴尬的“榜单”,应该可以有大可作为的一席之地。
很长时间以来,笔者都希望着一份这样的榜单出现——它面向全体的职业院校,而不总是针对高职中的名校、中职中的名牌;它关心如何鼓励所有学校尤其是后进学校,而不是总给强校、大校、名校搭台唱戏;它关注推动职业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欠发达院校的进步,而不总是为实力相对强劲的院校锦上添花、庆功喝彩。
那,这应该是什么样的榜单呢?
希望它是“进步50强”榜单,希望它是“持续进步50强”榜单。
“进步50强”,既可以面向名校、强校的进步,也可以面向弱校、后进校的进步;理论上,可能后进校的进步更加明显更加亮眼。只要设计合理,不畏繁琐,尊重教育发展逻辑、尊重地区和行业差异,一份对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发展进步的指数表、发展图、进步曲线,应该并非完全的纸上谈兵。虽然肯定会比之前驾轻就熟的各种榜单,来得复杂,来得缓慢。但是,如果能够让职业教育类型的所有学校尤其是后发展地区的后进学校,看到自己些微的前进有机会被关注到、觉察到、表达到、揭示出、传播出,那么这一股鼓励、欣赏的力量,应该是对于后进学校及其师生们、家长们、背后支持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们,会是莫大的欣慰,也许可能激发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持续进步50强”,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一点一滴的进步,是难得的;持久的进步,是宝贵的;持续的进步,则是充满希望。
如果一所学校,无论是强校还是弱校,始终在持续的进步,那么这个学校,应该是有追求有坚持、主动而激发充满了内生动力的学校,也是难以遏制、不会被困难轻易打倒的学校,那就是一所有希望的学校。如果,这样的学校是出自产业薄弱地域、基础薄弱环节的后进校,那么,就更为可喜,更该被鼓励、支持、推动,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标榜。
所以,一份这样的立足鼓励进步尤其是推动后进校向前进的榜单,虽然可能很有难度、很有麻烦,却实在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
那么,再一次说,期待这样的榜单。
期待这样的榜单带来的对后进校的鼓励,对整个职业院校的关注,对职教类型发展的真正理解和持续支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