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大发展,要更多关注普通院校的提升
方言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进入了明显的高速发展、快步前进的历史性黄金阶段。尤其是这两年来,职教本科建设的大幕拉起、双高校的遴选,在高职院校乃至于整个职教界打开了发展天花板,亮出了提质增效新标准,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的的确确是提振了职教圈士气、心气、底气的大事儿、好事儿。
除此之外,职教界的各类职业能力大赛、技能竞赛,乃至于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选手频繁获得骄人成绩的事实,不断地让我们看到职业教育界欣欣向荣的良好景象,也为职教界的大发展铺设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了积极的社会关注。
而同时,大大小小的各类职业院校排行榜的释放(虽然我们一再批评这类榜单过于单调,缺少排行依据和数据调研的支撑),在不尽如人意之余也参与营造了一种职业教育热气腾腾的景象。
职业教育近年来的这种大发展的积极势头、巨大进步、良好氛围,都让我们看到职业教育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正向、越来越重要,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认同和感受感知也越来越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和分量逐渐相匹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感觉到职业教育内部的心气和外部的社会整体氛围都得到了提振,得到了良好改善。职业院校也都开始爆发传达出积极向上的力争一流、力争上游的好局面好形象好信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仍然需要职教界内外的人士,包括教育界的人士和教育界外的人士,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中提到的“各级党委政府”要特别重视的一点,那就是职教的大发展,必须关注职业教育界普通院校的提升。
所谓“职教界的普通院校”就是在全国一万余所职教院校中处于中下游的、排名靠后垫底的院校。这些院校,在数量上占职业院校的绝大多数。1400余所高职院校中参与双高建设的只有将近200所,之前经历优质校、骨干校建设的也是200所,那么剩余的1200余所院校中的绝大多数,就是高职院校中的普通院校;而一万余所中职学校,分布于全国各地,大多以县为依托,这其中的国家级示范校牵引着中职学校的发展。但是,一万余所中职学校中,更多数的仍然是非示范的普通中职学校,他们的师资、生源、在校生数、毕业生数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企业的数量,自然也占了中职学校的绝大多数。
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实现大发展,既要头部院校、名校、优势校作为代表作为旗帜作为牵引,拉动整个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向前向上发展,争取一流,争取提质增效的发展。更毫无疑问的是,中国职业教育整体面貌的改善,在于一万余所职业院校的整体提升,更取决于占了绝大多数的普通院校的提升。
正如著名的“短板理论”所说:决定一桶水存量高低的,并不是最高的那几块,而是最短最低的那一块木板;最低最短的这块木板的存在,就决定了整个木桶所存放的水量,决定了这个木桶的价值和重要性。
换言之,职业教育的形象如何?职业教育的口碑怎样?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如何?职业教育的形势状态心态怎么样?社会对于职业院校对于职教的判断定位如何?也一样来自那块最短最低的木板——那就是职教界的“普通院校”。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判断和定位,既来自于优秀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这些头部院校的示范作用、办学质量、育人成果,也来自于甚至更广泛地来自于他们身边的这些中档以下的普通院校的办学实际效果、社会观感、公共形象、公众印象。
毫无疑问,当我们把职业教育置于与普通教育相对应并同样重要的另一个教育类型的时候,当我们为高等职业教育打开了本科教育的天花板的时候,当我们为双高计划的牵引能力牵引作用牵引效果大声喝彩并报以极高期待的时候,我们实际上都是在关注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态势。
而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态势,只有在为数众多、占职业院校绝大多数的普通院校发展起来之后,才能够得到彻底的真正的真实的改变、改善、改观。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积极开创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机制新局面,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职业教育的这些普通院校,他们才是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亮起来、强起来、忙起来、活起来、特起来”的最后考量和最终标志。
因此,我们既要做好双高校建设,用双高院校来牵引和带动普通院校的向上向前发展,要做好本科职业教育的规划设计的同时,更不能够轻视遗忘甚至于随意地延误更大多数普通职业院校的发展,更不能够延误投向他们的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而是要更加坚决地给与政策红利、政府扶持。
只有普通院校发展得越好,只有质量高效益好的普通院校数量越多,职业教育的基础才越牢靠,我们基于职教圈头部的优质院校骨干院校双高院校本科院校才能立得住脚,说得起硬话,展得开旗帜,赢得来社会真正的认可和认同。
那么怎么来实现职业教育普通院校的提升?怎样让他们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奠定基础?
别无他途,就是习总书记给全国职教大会做出的重要指示,那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真正落实自己的职责、担当自己的责任,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给予同样的战略重视;而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给头部院校和普通院校同样的重视,甚至于要更加长远地更具战略眼光地支持扶持普通职业院校,推动他们向优质职业院校看齐靠拢跟从,形成一个向上向前、共同前进、突击突破的职教团体,形成职业教育充满锐气的阵列,共同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